据传汉中面皮起源于公元前231—前213年的秦始皇鼎盛时期。《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描述汉中面皮的起源有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时,汉中当地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姓朱的农民,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细的粉末,又过筛罗后,再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子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他带着面皮子和纳贡的人来到秦镇,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面皮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制成的面皮。后来在他逝世的汉中地区农民家家户户都有蒸面皮的石磨碾子等器具,方便制作这一美食。
中文名 | 汉中面皮 | 口 味 | 软糯 香辣 |
主食材料 | 大 米 | 当地人叫法 | 面皮,面皮子,汉中料理 |
软糯香辣是汉中面皮的主要味型及口感。因为是大米制作,热食特别软糯。
在味型上,汉中因地近川渝,故辣味是主角,但每家面皮店又都有自已独门的油辣子制作秘方配方,变化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有各自不同的拥趸。汉中市十县一区的面皮各自有各自特色,有的在油辣子制作上下功夫,有的熬制独门调味水,有的在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来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
配以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胡萝卜丝等垫在碗底,和面皮同时调味,爽脆感和软糯香辣在口齿舌尖碰撞,让人更加欲罢不能。汉中本地人人称各种面皮的配菜有一个专用词,叫作“底蔹子”。(汉中话)
在汉中,城固面皮、勉县面皮、西乡面皮、洋县面皮、镇巴面皮等各县区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
总的来说,有特色的汉中面皮好吃不外乎有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绝招:
①油辣子,这是面皮最最最关建的元素,各家都有自己的绝招,制作时一般不让人参观,油辣子不但讲究配方,还讲究火候和各种调料加入次序。有时就算你知道配方,但不知制作决窍,做出来的也还是大不一样。汉中面皮的油辣子,几可达单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度了。
② 调料水,有的多达几十种中药熬制,令人叹为观止。
③ 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例如,加入红薯粉(本地人称苕粉),面皮呈浅灰,或浅黑褐色,可以更软糯但又不失筋道。也有加入蔬菜汁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面皮的颜色和营养。
常和面皮搭配同食的是汉中另一名小吃:菜豆腐,这种搭配是当地早餐主角。此外,也常与花生稀饭、浆水拌汤、锅贴、核桃馍,茶叶蛋,菜豆腐汤等搭配同食。味道更加地道,是当地人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
Copyright 2008-2010 Bluestation 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汉中旅游 景点地址:陕 西 省 汉 中 市 全 境 陕ICP备09160023号 咨询电话:0000-0000000 更多模板:源码之家